【環衛新聞記者陳怡婷報導】
彰化榮家為了提升照顧品質,日前舉辦110年第3季個案研討會暨教育訓練,邀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耶底底亞家庭關顧協會秘書長曾孆瑾講師蒞臨指導,讓同仁了解每個老化階段中需面對的課題,在面對住民失落情緒時,態度更加坦然不再恐懼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耶底底亞家庭關顧協會秘書長曾孆瑾講師表示,人經歷重大變化之後卻表達自己沒事的,通常更需要我們提高警覺予以特別關注,就好比結痂的傷口裡面化膿,掩蓋只會讓事情惡化,唯有將傷口揭開選擇面對,雖然很痛但才有機會妥善處理,老師比喻失落,就像是我們的影子,向著陽光往前走雖然看不見,但猛一回頭,才知道失落從來不曾離開過,它已是生命的一部分,需要學會接納與共存,尤其人一生的過程「老」除了代表年紀增長之外,通常也伴隨著疾病、功能退化、人際關係的消退,這些改變都會造成內心許多的不安,對於離開自己熟悉環境到機構的長者,內心失落更不容小覷,失落存在於生命本身,只要發生改變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感,失落需要透過哀傷過程予以重建,每個人處理的方式不同,有人透過大吃大宣洩情緒、有人不吃不喝或自我封閉,此時陪伴者的態度比技巧重要,有時候只是單純的傾聽或靜靜地坐在旁邊,就能讓悲傷的人感受到被接納與支持。經歷悲傷有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各個階段可能循環或跳躍式出現,也可能一直停滯在某個階段,建議陪伴者採取不強勢、不侵入及不控制的尊重態度,告別永遠不嫌晚,等到適當的時機再好好討論及面對。
彰化榮家主任史浩誠表示,不論住民是因為什麼原因來到榮家,相同的是都經歷了居住環境及人際關係的轉變,應特別重視新進住民的失落情緒及協助生活適應,同時提醒照顧團隊必須要有跨專業橫向整合的積極作為,針對住民的身心靈及自我價值,提供個別化專業照護,營造一個優質友善的頤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