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大學協助偏鄉學校發展特色

橫式LOGO(100x30)【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靜宜大學的「我的未來不是夢、偏鄉兒童追夢計畫」,協助偏鄉學校發展特色。

為讓學生多元學習,兩所同名的吳厝國小學生於十二日至十三日,進行兩天一夜的交流活動,由靜宜大學「我的未來不是夢、偏鄉兒童追夢計畫」所培訓的清水區吳厝國小學生,擔任生態人文小小解說員,為同名的西螺鎮吳厝國小參訪的師生介紹海線豐富的生態人文特色,共同種下代表大肚山守護精靈的台灣原生物種台灣百合,串起對土地與生態的情感與關懷。

靜宜大學自造者專家也為學童進行「機器人課程」,以提升學童設計及創新研發能力,交流活動由清水區吳厝國小的直笛、小提琴及西螺鎮吳厝國小直笛等特色表演揭開序幕,清水區長劉振榮、靜宜大學人社院院長郭俊巖等也到場勉勵師生;清水區吳厝國小校長黃朝恭指出,清水區吳厝國小與雲林縣西螺鎮吳厝國小,一屬偏鄉小校、另一為農村郊區學校,各具發展特色;清水區吳厝國小除傳統舞龍、花燈,近年積極發展小提琴與直笛教學;雲林縣吳厝國小在生態有機校園規劃、室內拔河、本土語言教學等表現優異,希望透過參訪交流,相互觀摩學習。

靜宜大學師培中心主任吳俊憲表示,靜宜大學「我的未來不是夢、偏鄉兒童追夢計畫」,由該校師資培育中心、外語學院、資訊學院、人社院組成跨院系團隊,透過資源共享與資訊交流,協助清水吳厝國小進行特色課程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生多元學習。

吳俊憲主任指出,為提升學童英語能力,外語學院學生每週兩天到吳厝國小進行英語晨間教學,協助建置英語教學情境;透過生態系「小小解說員」培訓計畫,協助學童對在地文化、生態更多瞭解與分享;為迎接高科技時代的挑戰,資傳系與資管系設計機器人自造、科學積木與程式等課程,培養學童思考創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台文系也規劃由作家及業師講授課程,協助學童認識中部人文地景、庶民文化與空間歷史,將拍攝微電影、出版在地文史地理誌、微旅行手冊等。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兩校更採教師共同備課、公開授課、觀課及議課,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

靜宜大學生態系特聘教授顏瓊芬表示,大學生發揮專業教導學童,也藉由服務過程,認識與體驗在地生態及文化特色,從中學習成長。

 

圖說:清水區吳厝國小的傳統舞龍隊伍。(記者楊川欽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