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風災後受創災區滿目瘡痍百廢待舉,站在第一線領導災後重建推動執行長陳振川卻能從容不迫的看出未來,設定方向目標、激勵團隊、同心協力做出成就感;如今災區已興建完成四十三處集合住宅社區,協助安置三千五百多戶約一萬多位居民到新家園,重建成果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來台「取經」的專家學者有三十五國家參訪重建區四十七次。
回顧七年前的父親節,莫拉克颱風帶來世界級的雨量,阿里山累計最大降雨2854mm,災後重建會統計,受災範圍涵蓋十一縣市,面積達半個台灣;受災影響五十一萬零六百六十八人、淹水影響四十九萬一千四百七十七人,土石流及河川沖刷影響依外九千一百九十一人,共計一百六十一處聚落為不安全地區;其中六十二處為原民部落,死亡六百九十九人、重傷四人住屋毀損勘定一千七百六十六戶,交通重創六大公路系統、八處環島鐵路,公共設施毀損一千九百九十八億元,軍隊警消志工救援共動員一百一十二萬人次,直昇機出勤五千五百七十八架次,撤離一萬三千三百七十四人,為建軍史上最多的一次。
重建工作必須與時間賽跑,陳振川執行長面對氣候異常、超大豪雨與國土環境變化的重建挑戰,在汛期前,用有限的時間完成安置、重建,才能避免災區二次受災。
救災重建像戰爭一樣;莫拉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陳振川強調,首先要建立目標、組織及整合團隊、同時掌握資訊(傾聽民意、媒體、社運、環保團體聲音),善用資源(人力資源、NGO、學術機構等),爭取高層支持(以利中央部會整合,善用重建推動委員會平台),並為屬下及各機關扛責任及排除難題,重建會前進第一線設於災區,以災民為優先,以災區重建為優先,不分藍綠避免政治進入、干擾重建。
中國醫藥大學教師發展中心與通識教育中心在國際會議廳舉辦「博雅經典講座」,邀請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陳振川以「88水災與921震災重建之指揮與領導」為題發表演講,李文華校長、黃榮村長講座教授(921震災重建推動執行長)、陳振雄主任、涂明君主任等行政主管全程參與,吸引校院師生踴躍到場聆聽。
陳振川執行長闡述,莫拉克災後重建的特色,以人為本,以災民生活為核心,尊重多元文化,尊重災民自主意願,遵循國土保育與防災避災原則,政府結合民間力量,秉持安全、效率、尊重與創新原則,迅速安置災民、興建永久屋,重建五年,投入經費一千六百三十九億元,其中捐款二百五十四億元 政府預算一千三百八十五億元,幾已完成硬體建設,並加強產業、就業、文化、生活等軟體建設,讓災民在新家園安身立命。
88風災是山地部落的痛;陳振川執行長說,大部分的原住民居於高山地區,需安置的原住民約一萬三千九百一十一人,佔災民總人數72.5%,為推動災後重建工作,他每天收看原住民電視台學習原住民文化,穿原往民衣服、講問候語建立友誼,方便深入部落社區溝通及解決問題。
其間,為確認災區範圍與災民,重建會在舉辦「特定區域劃設」過程遭受原住民守護家園的抗爭阻力,陳振川執行長帶領團隊溝通承諾,尊重每一位遷居者之自主意願,在安全前提下,依「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離鄉最近地方」安置原則,終能順利辦理危險地區安全勘定工作二百九十一處,實地勘查及審議一百六十一處,清查比對特定區域及安全堪虞地區內總計六千三百一十六戶、共一萬九千一百九十一人,核准永久屋安置三千一百八十三戶、災民一萬一千一百四十四人。
莫拉克重建會推動跨界合作興建永久屋,結合民間力量在災區四十三處基地興建三千五百六十一家屋,包括離災不離村十五處、離村不離鄉九處、離鄉最近地方十九處,興建經費達一百五十七億元,其中政府七十億元,民間NGO八十七億元;依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所在十二個永久屋基地做的滿意度調查,生活品質等項目滿意度普遍達八成以上。
雖然,原住民住在永久屋,卻想念山上的家;原住民的好朋友陳振川執行長基於同理心與延續原民建築特色營造,爭取補助每一原民家戶最高十萬元,將傳統建築文化意象及原生植物運用於家屋外觀裝飾,營造富有文化意涵且熟悉的家屋,以及十二處基地的公園等公共空間興建原住民的文化圖騰。
不僅如此,莫拉克重建會還結合民間NGO與企業力量,在永久屋基地規劃四十六處宗教集會設施,提供居民專用心靈耕地十八公頃,協助受災民眾心靈重建恢復身心健康。
陳振川執行長說,重建會不忘災區的產業復甦並關心災民的生計,分別邀請十八家民間企業援建產業,提供災區居民就業服務,諸如鴻海 的永齡農場,台積電的里佳筍場、茶場,及旅遊產業的屏東縣山川琉璃吊橋,再造大阿里山觀光區,以期帶動重建區景點的觀光人潮。
在交通設施方面,新建完成一百二十六座橋梁;河川復建的水利施設,中央管河川有二百五十六件標案都全部完工,經費六十五點八一億元,縣(市)管河川及排水部份的六百九十二件標案都全部完工,經費四十九點五三億元。河川砂石疏濬達到三百一十百萬立方公尺, 輸運卡車的總長度可繞地球十一圈。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莫拉克風災重建成果受到世界的關注肯定,國際媒體紛紛拍攝災後重建主題影片,台Discovery頻道製播「米靈岸? 莫拉克風災」紀錄片、日本NHK電視台拍攝小林村紀錄片「深層崩壊が日本を襲う」、國家地理頻道(NGC)拍攝「偉大工程巡禮:那瑪夏環保小學Megastructure: Eco School 」、新加坡媒體局拍攝重建紀錄片Rebuild、國家地理頻道(NGC)拍攝「莫拉克風災: 重建家園Rebuilding Taiwan: Beyond the Storm 」、「莫拉克風災: 希望重生」,還有來自三十五國的專家學者參訪重建區四十七次,陳振川執行長都傾囊相授分享重建經驗。
莫拉克重建任務結束了,台大特聘教授陳振川有感而發的說,此為中央與地方、行政與立法、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的成果,公私協力充滿愛心與活力的社會,是台灣社會珍貴的資產 ,我們要在這塊土地上永續發展,敬天惜福。
穿著排灣族傳統服飾的陳振川執行長,以同理心投入災後重建五年餘,替原住民重建新家園,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誼成為相互信賴的好朋友,分別獲得鄒族賜名More’O莫峨 Arguyala 陳、布農族賜名 Vilian,、排灣族 Barru 巴魯、魯凱族賜名達努巴克 Danubake等四個名字於一身,排灣族並賜給首位漢人奇努南cinunan(獵人)獨特的殊榮,當為人生最有意義的成就。
台灣地理環境特殊,地狹人稠,有將近六至七成的人口住在面積不到兩成的都市區,但台灣是天然災害潛勢的地區,依英國倫敦勞依茲和劍橋大學風險研究中心調查發現,全球城市危險度指數第一名是台北;面對氣候變遷之威脅,曾擔任921震災重建民間諮詢團工程與防災組等專案小組召集人陳振川教授提醒,天災無法避免,但可管理,提升防救災、減災、抗災能力,畢竟防災重於救災、離災重於防災。
圖說:陳振川受邀中國醫大演講。。(記者楊川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