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以東協十國豐富多元的文化特色,改造中區第一廣場為東協廣場,預計七月揭牌,都市發展局率先完成東協廣場週邊一百一十四面店家招牌改善,並在綠川西街從成功路至光復路的店家招牌上,新增懸掛廣場標示牌,不僅讓街道景觀變得更整齊美觀,同時彰顯東協廣場豐富而多元的文化內涵。
都發局表示,東協廣場規劃範圍以第一廣場為中心,並納入繼光街、綠川西街、台灣大道及光復路等4條街所圍成之區域。為改善東協廣場週邊街道招牌原本雜亂無章的情形,市府自今年三月起,逐一與週邊店家溝通,由市府協助改善店家招牌,調整至符合距離地面高度四點六公尺及建築牆面一點五公尺的法令規定,同時也保留原店家招牌特色。
此次店家招牌改善範圍包括以新民街至繼光街之間的成功路,共有七十四面,以及從成功路至光復路之間的綠川西街則有四十面,合計改善一百一十四面。
都發局指出,由於綠川西街緊接東協廣場主要人潮出入口,兩側混合當地老店及近年來新開張的東南亞各國小吃、雜貨店,規模雖不大,但已形成特色商店街,這次改造綠川西街店家招牌時,市府便於商家外,新增懸掛「東協廣場」標示牌,象徵此處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也邀請市民朋友利用假日前往造訪,體驗東協廣場的多元文化。
圖說:綠川西街(成功路至光復路)改善後之街景。(記者楊川欽攝)